家乡的变化
过年回家了,每年回家都能看到家乡在变化,平时自己一般就长假才会回家,一年在家的日子不多,所以对于这些年家乡的改变自己了解的并不多,更多的是来自于自己观察到的。
最近这些年明显感觉家居装修类的店铺多了很多,这个还是和地产行业有关,毕竟前些年房地产红红火火。疫情之后各地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烂尾楼,我的家乡也不例外,原先市里排名第一的楼盘,也因为资金链断裂停摆了很长一段时间。虽然楼盘前几年就都卖完了,但是如今装修的人连一半都没有。自己判断有没有装修有点草率,就是看这家的阳台有没有封,因为一般家庭不会弄个半开放的阳台,因为不安全,补充说明这个楼盘最高楼层是 32 层。目前烂尾楼也在恢复重建,但是和合同上的交房日期已经推迟了几年了,苦难依然还是底层民众在承担。
自己就读的小学,去年也因为乡镇学校整合给关闭了,因为学校的人实在是太少了,一年级到六年级一共就小几十个人,教师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教师,基本也没有年轻人愿意来。目前大的趋势就是原先村里的小学陆陆续续都会关闭,学生都集中到镇里去读书,小孩子每天上学是有校车来接,每个学期交纳交通费就可以了。对于学费这块自己也了解过一点,自己初高中读的是民办私立的,原先学费是 4800 一个学期,所有的东西全部都包含。如今至少翻了一倍,总感觉学费涨的比工资快。
自己读大学前一直都是在村里,对于村里的发展自己会更了解一点。家门口的路是越来越好了,大家出行也更方便了,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小轿车。小时候我记得家里还有几片水田,那时候家里还会自己种水稻,依然记得脚踩的那种脱谷机,记得父亲赤脚挑着两大箩筐的稻谷走在大夏天的水泥地上,自己那时候帮帮不上什么忙,就在田里面帮忙干点杂活。如今村里已经没有人种水稻了,原先的水稻田有的被改成了种青菜,有的则在原先的水稻田上面建起来住宅。现在家里的米都是在集市上买的了,村里其他人也一样。可以说经济发展了,大家也赚到了钱,自己种田辛辛苦苦,不如去买现成的,同样的时间种田收益实在太少了。后面听家里人聊天提到原来没人种水稻还有一个原因,因为村里这边农田的水质不好,直接就不让种了。
自己其实对市里一点也不熟悉,初高中放学基本就会村里了,大学在外地每次回来也基本不去市里,所以我对市里的了解真的很少。一开始自己以为家乡比较落后,后面去了市里热闹的地方逛了一圈,发现其实大城市里有的,老家也有,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。最后还是希望家乡发展的越来越好,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。